C650-2普通车床电气原理图分析.doc
C650-2 普通车床电气原理图分析主要由三台电动机组成,M1 为主轴电动机,M2 为冷却泵电动机,M3 为刀架快速移动电动机。1、主轴电动机点动控制电路路径:(L1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1 号线)→SB1 停止按钮常闭触点→(3 号线)→SB2 点动按钮常开触点→(4 号线)→KM2 接触器常闭触点→(6号线)→KM1 接触器线圈→(7 号线)→FR1 热继电器常闭触点→(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L13 号线);当按下 SB2 点动按钮后,KM1 接触器吸合(主触点闭合、常开触点闭合、常闭触点断开) ;主电路路径:(L1 号线、L2 号线、L3 号线)→QS 刀开关→(L11 号线、L12 号线、L13 号线)→FU1 熔断器→(U11 号线、V11 号线、W11 号线)→KM1 接触器主触点→(U21 号线、V21 号线、W21 号线)→FR1 热继电器热元件→(U31 号线、V31 号线、W31 号线)→电阻 R→(U1 号线、V1 号线、W1 号线)→电动机 M1(主轴旋转) ;2、主轴电动机正转控制电路路径:主轴电动机正转启动按钮 SB3 使用了 2 组常开触点。但启动的先决条件是 KM3 接触器和 KA中间继电器都要保持常时吸合。路径:(L1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1 号线)→SB1 停止按钮常闭触点→(3 号线)→SB3 正转启动按钮常开触点→(8 号线)→KM3 接触器线圈→(7 号线)→FR1 热继电器常闭触点→(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L13 号线);KM3 接触器吸合(主触点闭合、常开触点闭合、常闭触点断开)→(L1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1 号线)→SB1 停止按钮常闭触点→(3 号线)→KM3 接触器常开触点触点→(13 号线)→KA 中间继电器线圈→FU2 熔断器→(L13 号线);当 KM3 接触器和 KA 中间继电器吸合后,KM3 接触器主触点闭合,KA 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。两个器件并保持常时吸合,常时吸合路径:(L1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1 号线)→SB1 停止按钮常闭触点→(3 号线)→KA 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→(8 号线)→K3 接触器线圈→FU2 熔断器→(L13 号线);KM3 接触器吸合,那么 KA 中间继电器也吸合,使用 KA 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形成一个常时吸合的回路。当 KM3 接触器和 KA 中间继电器常时吸合后,正转路径:(L1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1 号线)→SB1 停止按钮常闭触点→(3 号线)→SB3 正转启动按钮常开触点→(5 号线)→KA 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→(4 号线)→KM2 接触器常闭触点→(6 号线)→KM1 接触器线圈→(7 号线)→FR1 热继电器常闭触点→(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L13 号线);KM1 接触器吸合后(主触点闭合、常开触点闭合、常闭触点断开) ,并自保。自保路径:(L1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1 号线)→SB1 停止按钮常闭触点→(3 号线)→KA 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→(8 号线)→KM1 接触器常开触点→(5 号线)→KA 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→(4 号线)→KM2 接触器常闭触点→(6号线)→KM1 接触器线圈→(7 号线)→FR1 热继电器常闭触点→(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L13 号线);KM1 接触器常时吸合(主触点闭合、常开触点闭合、常闭触点断开) 。正转主电路路径:(L1 号线、L2 号线、L3 号线)→QS 刀开关→(L11 号线、L12 号线、L13 号线)→FU1 熔断器→(U11 号线、V11 号线、W11 号线)→KM1 接触器主触点→(U21 号线、V21 号线、W21 号线)→FR1 热继电器热元件→(U31 号线、V31 号线、W31 号线)→KM3 接触器主触点→(U1 号线、V1 号线、W1 号线)→电动机 M1;3、主轴电动机反转控制电路路径:主轴电动机反转启动按钮 SB4 使用了 2 组常开。但启动的先决条件是 KM3 接触器和 KA 中间继电器都要保持常时吸合。路径:(L1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1 号线)→SB1 停止按钮常闭→(3 号线)→SB4 反转启动按钮常开触点→(8 号线)→KM3 接触器线圈→(7 号线)→FR1 热继电器常闭→(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L13 号线);KM3 接触器吸合(主触点闭合、常开触点闭合、常闭触点断开) 。 (L1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1 号线)→SB1 停止按钮常闭→(3 号线)→KM3 接触器常开触点→(13 号线)→KA 中间继电器线圈→FU2 熔断器→(L13 号线);当 KM3 接触器和 KA 中间继电器吸合后,KM3 接触器主触点闭合,KA 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闭合常闭触点断开。两个器件并保持常时吸合,常时吸合路径:(L1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1 号线)→SB1 停止按钮常闭→(3 号线)→KA 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→(8 号线)→K3 接触器线圈→FU2 熔断器→(L13 号线);KM3 接触器吸合,那么 KA 中间继电器也吸合,使用 KA 中间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形成一个常时吸合的回路。当 KM3 接触器和KA 中间继电器常时吸合后,反转路径:(L1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1 号线)→SB1 停止按钮常闭→(3 号线)→SB4 反转启动按钮常开触点→(11 号线)→KA 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→(10 号线)→KM1 接触器常闭触点→(12 号线)→KM2 接触器线圈→(7 号线)→FR1热继电器常闭触点→(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L13 号线);KM2 接触器吸合后(主触点闭合、常开触点闭合、常闭触点断开) ,并自保。自保路径:(L1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1 号线)→SB1 停止按钮常闭→(3 号线)→KA 中间继电器常开→(8 号线)→KM2 接触器常开触点→(11 号线)→KA 中间继电器常开触点→(10 号线)→KM 接触器常闭触点→(12 号线)→KM2 接触器线圈→(7 号线)→FR1 热继电器常闭触点→(2 号线)→FU2熔断器→(L13 号线);KM2 接触器常时吸合(主触点闭合、常开触点闭合、常闭触点断开) 。反转主电路路径:(L1 号线、L2 号线、L3 号线)→QS 刀开关→(L11 号线、L12 号线、L13 号线)→FU1 熔断器→(U11 号线、V11 号线、W11 号线)→KM2 接触器主触点→(U21号线、V21 号线、W21 号线)→FR1 热继电器热元件→(U31 号线、V31 号线、W31 号线)→KM3 接触器主触点→(U1 号线、V1 号线、W1 号线)→电动机 M1;4、主轴电动机点动反接制动:在 电 动 机 切 断 正 常 运 转 电 源 的 同 时 改 变 电 动 机 定 子 绕 组 的 电 源 相 序 , 使 之 有 反 转 趋 势 而产 生 较 大 的 制 动 力 矩 的 方 法 。 反 接 制 动 的 实 质 : 使 电 动 机 欲 反 转 而 制 动 , 因 此 当 电 动 机的 转 速 接 近 零 时 , 应 立 即 切 断 反 接 转 制 动 电 源 , 否 则 电 动 机 会 反 转 。 实 际 控 制 中 采 用 速度 继 电 器 来 自 动 切 除 制 动 电 源 。当按下 SB2 点动启动按钮,主轴电动机 M1 旋转。由于速度继电器 SR 与电动机同轴相连接,所以速度继电器常开触点 SR2 闭合,为点动停止后反接制动做好准备。松开 SB2 点动启动按钮后,KM1 接触器释放,但是由于电动机速度未立即下降(由惯性产生自转现象) ,速度继电器常开触点 SR2 仍旧闭合,反接制动路径:(L1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1 号线)→SB1 停止按钮常闭→(3 号线)→KA 中间继电器常闭触点→(9 号线)→SR2 速度继电器常开触点→(10 号线)→KM1 接触器常闭触点→(12 号线)→KM2 接触器线圈→(7 号线)→FR1 热继电器常闭触点→(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L13 号线)5、主轴电动机正转反接制动:当按下 SB3 正转启动按钮,主轴电动机 M1 旋转。由于速度继电器 SR 与电动机同轴相连接,所以速度继电器常开触点 SR2 闭合,为正转停止后反接制动做好准备。当按下 SB1 停止按钮后,KM3 接触器、KA 中间继电器、KM1 接触器立即释放,所有触点回到原始状态。反接制动路径:(L1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1 号线)→SB1 停止按钮常闭触点→(3 号线)→KA 中间继电器常闭触点→(9 号线)→SR2 速度继电器常开触点→(10 号线)→KM1 接触器常闭触点→(12 号线)→KM2 接触器线圈→(7 号线)→FR1 热继电器常闭触点→(2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L13 号线)6、主轴电动机反转反接制动:当按下 SB4 正转启动按钮,主轴电动机 M1 旋转。由于速度继电器 SR 与电动机同轴相连接,所以速度继电器常开触点 SR1 闭合,为正转停止后反接制动做好准备。当按下 SB1 停止按钮后,KM3 接触器、KA 中间继电器、KM2 接触器立即释放,所有触点回到原始状态。反接制动路径:(L1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1 号线)→SB1 停止按钮常闭触点→(3 号线)→KA 中间继电器常闭触点→(9 号线)→SR1 速度继电器常开触点→(4 号线)→KM2 接触器常闭触点→(6 号线)→KM1 接触器线圈→(7 号线)→FR1 热继电器常闭→(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L13 号线)7、冷却泵电动机控制路径:(L1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1 号线)→SB1 停止按钮常闭触点→(3 号线)→SB5 冷却泵停止按钮常闭触点→(14 号线)→SB6 冷却泵启动按钮常开触点→(15 号线)→KM4 接触器线圈→(16 号线)→FR2 热继电器常闭触点→(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L13 号线);并自保。自保路径:(L1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1 号线)→SB1 停止按钮常闭触点→(3 号线)→SB5 冷却泵停止常闭按钮→(14 号线)→KM4 接触器常开触点→(15 号线)→KM4 接触器线圈→(16 号线)→FR2 热继电器常闭触点→(2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L13 号线);主电路路径:(L1 号线、L2 号线、L3 号线)→QS 刀开关→(L11 号线、L12 号线、L13 号线)→FU3 熔断器→(U14 号线、V14 号线、W14 号线)→KM4 接触器主触点→(U12 号线、V12 号线、W12 号线)→FR2 热继电器热元件→(U2 号线、V2 号线、W2 号线)→电动机 M2;按下停止按钮 SB5,KM4 接触器释放。7、刀架快速移动电动机控制路径:(L1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1 号线)→SB1 停止按钮常闭→(3 号线)→SQ 行程开关(又称限位开关)常开触点→(17 号线)→KM5 接触器线圈→(2 号线)→FU2 熔断器→(L13 号线);主电路路径:(L1 号线、L2 号线、L3 号线)→QS 刀开关→(L11 号线、L12 号线、L13 号线)→FU3 熔断器→(U14 号线、V14 号线、W14 号线)→KM5 接触器主触点→(U3 号线、V3 号线、W3 号线)→电动机 M3;8、关于时间继电器 KT时间继电器 KT 的作用是监视主轴电动机正常工作的电动机当前电流值使用。由于 KT 的延时断开常闭触点把电流互感器短接(见主电路) ,因为当主轴电路启动后,由于启动电流较大,电流瞬间上升将电流表的表头打坏的可能性存在,所以要延时断开,等主轴电动机正常运转后,再断开,监视主轴电动机正常时的工作电流。